当前位置:首页 > 五谷养生 > 阅读详情

五谷养生,小米最佳

发布时间:2011-06-26 20:34:25    来源:小米网    阅读次数:43539

人体摄入食物中的热量和蛋白质主要来自主食谷物。小米为五谷之首,五谷中小米的营养最为丰富。小米有滋养身体、健脾胃、滋阴补肾、养心安神的功效与作用。中医认为小米粥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滋阴长力,补液填精,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本文特选了几种小米粥的做法供大家选用。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早已被世界各国尊崇和推广。我国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即五谷杂粮与豆类为主食,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主食谷物,而副食多是新鲜的天然食品,有丰富的蔬菜,同时适当吃一些水果、菌类、藻类,外加少量肉类。国际营养学界认为这是预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营养结构。

中医认为,同样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就越强。故天生万物,独厚五谷。“粟为五谷之长”,五谷中粟米营养最佳。粟米又称小米、谷子、粟谷。小米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为脾之果,最养脾胃。小米味甘、咸,性凉,味甘色黄入脾胃经,味咸入肾经。小米的功效有:健脾和中,治消化不良、泄泻、肢体乏力等症。滋阴,治胃阴虚有热之口渴能饮、善饥,以及消渴病。益肾,治肾湿热导致的小便淋漓不尽等症。养心安神,有助于睡眠。陈小米苦寒,具有止痢、解烦渴的作用。

小米南瓜粥
▲备受欢迎的小米南瓜粥

小米粥上一层“米油”可滋阴强身,用于治疗肾阴亏损。中医认为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滋阴长力,补液填精,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清代中医学者、本草学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讲到,“(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可见小米粥的养生、滋补属性之强大!

山西小米
▲优质山西小米

小米乃五谷之首,既养先天之本——脾胃,又养后天之本——肾脏,诚为养生保健之佳品。小米为大众喜食之品,食疗以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有机小米最佳。小米的品质以颗粒饱满、充实、色鲜为佳,发霉变质不宜食。小米与杏仁同食易令人吐泻,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多食。小编特精选以下6种小米粥的做法及小米粥的功效供大家参考。

红糖小米山药枸杞粥
▲红糖小米山药枸杞粥

红糖小米粥

小米100克,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加适量红糖,米熟后食用。用于体弱者补益或产后气血不足的调补。

小米山药大枣粥

小米100克,怀山药30克,大枣5枚,红糖30克,共煮粥食用。可健脾胃、益气血。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之泄泻及气血不足体质的补益。

小米山药糊

小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煮糊调白糖食用。用于小儿调养或小儿消化不良。

小米黄芪粥

小米50克,大红枣15枚,黄芪15克煮粥,加红糖适量食用。主治产后体虚。

煮黄芪小米粥
▲煮黄芪小米粥

小米半夏汤

小米15克,制半夏4~5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胃不和引起失眠,一般安神药无效者。

小米芝麻糊

小米500克磨面,炒黄;芝麻180克,炒黄打碎。每次取小米面30克,芝麻10克,白糖酌量,白开水300毫升调服,早晚各1次。

(文 《中国中医药报》)

展开全部内容
文章地址:http://www.huangxiaomi.net/topic/vbatgs.html
已有2条评论>>参与评论

* 请自觉遵守政策法规,文明发言。

相关内容
  • 最伤害胃的食物排行榜

    最伤害胃的食物排行榜

    胃病其实是个非常笼统的称呼,我们常说的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性胃溃疡、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有着共同的诱因——生活方式。所以养胃要从平时的健康饮食开始,下面为大家揭晓最伤胃的食物排行榜,如果肠胃不好,要注意这些食物不能多吃!

  • 男性养生必知的5种壮阳肉

    男性养生必知的5种壮阳肉

    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驴肾,味甘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食蛇肉能有效地使性生活的时间延长。泥鳅含优质蛋白质、钙、维生素B1、烟酸、脂肪、磷、铁、维生素A等。其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鹌鹑肉可“补五脏,益精血,温肾助阳”男子经常食用鹌鹑可增强性功能并增气力、壮筋骨。

  • 晚餐不当的6大危害

    晚餐不当的6大危害

    晚餐不当的6大危害:①过饱易多梦;②过量致肥胖,脂肪易积存使人发胖;③大量食肉血压高;④饱胀易使胰岛素分泌紊乱,患糖尿病;⑤晚餐过晚易结石;⑥晚饭后不活动有危害。

  • 盘点白领饮食抗疲劳六大原则

    盘点白领饮食抗疲劳六大原则

    白领疲劳吃什么?本文盘点了白领饮食抗疲劳六大原则供大家参考。1.饮食平衡是关键;2.适当补充糖分和碳水化合物;3.别忘了维生素C;4.铁的吸收不容忽视;5.干果是能量补充剂;6.牛奶很重要。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5  www.huangxiaomi.net  小米网   版权所有“黄小米,大产业!”   联系邮箱:xiaomichanye@qq.com(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3017507号-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温馨提示: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消费、医疗依据。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

隐藏客服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