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谷养生 > 阅读详情

五谷养生,小米最佳

发布时间:2011-06-26 20:34:25    来源:小米网    阅读次数:43439

人体摄入食物中的热量和蛋白质主要来自主食谷物。小米为五谷之首,五谷中小米的营养最为丰富。小米有滋养身体、健脾胃、滋阴补肾、养心安神的功效与作用。中医认为小米粥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滋阴长力,补液填精,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本文特选了几种小米粥的做法供大家选用。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早已被世界各国尊崇和推广。我国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即五谷杂粮与豆类为主食,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主食谷物,而副食多是新鲜的天然食品,有丰富的蔬菜,同时适当吃一些水果、菌类、藻类,外加少量肉类。国际营养学界认为这是预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营养结构。

中医认为,同样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就越强。故天生万物,独厚五谷。“粟为五谷之长”,五谷中粟米营养最佳。粟米又称小米、谷子、粟谷。小米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为脾之果,最养脾胃。小米味甘、咸,性凉,味甘色黄入脾胃经,味咸入肾经。小米的功效有:健脾和中,治消化不良、泄泻、肢体乏力等症。滋阴,治胃阴虚有热之口渴能饮、善饥,以及消渴病。益肾,治肾湿热导致的小便淋漓不尽等症。养心安神,有助于睡眠。陈小米苦寒,具有止痢、解烦渴的作用。

小米南瓜粥
▲备受欢迎的小米南瓜粥

小米粥上一层“米油”可滋阴强身,用于治疗肾阴亏损。中医认为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滋阴长力,补液填精,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清代中医学者、本草学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讲到,“(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可见小米粥的养生、滋补属性之强大!

山西小米
▲优质山西小米

小米乃五谷之首,既养先天之本——脾胃,又养后天之本——肾脏,诚为养生保健之佳品。小米为大众喜食之品,食疗以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有机小米最佳。小米的品质以颗粒饱满、充实、色鲜为佳,发霉变质不宜食。小米与杏仁同食易令人吐泻,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多食。小编特精选以下6种小米粥的做法及小米粥的功效供大家参考。

红糖小米山药枸杞粥
▲红糖小米山药枸杞粥

红糖小米粥

小米100克,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加适量红糖,米熟后食用。用于体弱者补益或产后气血不足的调补。

小米山药大枣粥

小米100克,怀山药30克,大枣5枚,红糖30克,共煮粥食用。可健脾胃、益气血。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之泄泻及气血不足体质的补益。

小米山药糊

小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煮糊调白糖食用。用于小儿调养或小儿消化不良。

小米黄芪粥

小米50克,大红枣15枚,黄芪15克煮粥,加红糖适量食用。主治产后体虚。

煮黄芪小米粥
▲煮黄芪小米粥

小米半夏汤

小米15克,制半夏4~5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胃不和引起失眠,一般安神药无效者。

小米芝麻糊

小米500克磨面,炒黄;芝麻180克,炒黄打碎。每次取小米面30克,芝麻10克,白糖酌量,白开水300毫升调服,早晚各1次。

(文 《中国中医药报》)

展开全部内容
文章地址:http://www.huangxiaomi.net/topic/vbatgs.html
已有2条评论>>参与评论

* 请自觉遵守政策法规,文明发言。

相关内容
  • 山药小米粥的功效和作用

    山药小米粥的功效和作用

    山药小米粥是一种既美味又营养的食品,主要有补益脾胃、助运开胃、补益肾气、安神助眠、补肺肃肺、理气止咳等功效,适量食用对于保持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食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确保食用安全。

  • 养生、治病从了解经络开始

    养生、治病从了解经络开始

    人体健康时经络就是通畅的,人体生病了经络就可能堵塞不通,人的生命消失了经络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无论吃中药,还是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导引锻炼,甚至作瑜伽,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相应的经络保持通畅,更多经络养生知识,尽在QQ群312179931。

  • 营养怏线、和气正袭来 山寨食品为何屡打不死?

    营养怏线、和气正袭来 山寨食品为何屡打不死?

    中国山寨的乱象严重,我国现行商标法,知名企业商标及其产品被非法抢注或仿冒,是可以要求商标委员会撤销仿冒商标。但是诉讼的程序复杂,时间成本太大,商标侵权官司一般要走三个程序,程序走完往往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就给了山寨公司很大的生存空间。诉讼的时间成本成了这些山寨产品“屡打不死”滋生的土壤。

  • 陈谷子烂芝麻

    陈谷子烂芝麻

    成语“陈谷子烂芝麻”意思是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王明凯先生的短篇小说集《陈谷子烂芝麻》用巴渝方言写小人物的生活,分为小村、小镇、小城三个部分,展示了小人物多彩多姿的生活片断,表现了他们的欢乐与艰辛、尊严与挣扎、幽默与无奈、人性小缺点等,从中也透露出民间智慧与人性的复杂斑驳的质地。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5  www.huangxiaomi.net  小米网   版权所有“黄小米,大产业!”   联系邮箱:xiaomichanye@qq.com(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3017507号-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温馨提示: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消费、医疗依据。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

隐藏客服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