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是小米吗?是的。那么,黍米与粟米是什么关系呢?粟和黍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近亲禾本科植物。黍米与粟米都是杂粮作物。中国先民将狗尾草进化成了粟,俗称谷子,野糜子进化成了黍,也称作黍米或糜子。粟和黍被统称为“小米” 。粟米和黍米这两种谷物同样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大约1万年前,粟和黍在黄河流域已经开始被人为栽培,至距今8000年前后,发展出了以粟和黍为主要农作物的北方旱作农业。在早期主要是种植黍,但后来粟米成为主要粮食作物,黍米则退为辅助作物。
当下,粟米是谷子的别称,通常是指谷子产出来的黄小米,而黍米是一种叫黍子(也称黍谷、糜子)的作物产出来的大黄米。现在是不是对“黍米”、“粟米”这两个粮食概念清晰了。
一、黍米与粟米的外观区别
从外观上看,黍比谷子秸秆矮很多,黍米穗上米粒稀疏,谷子穗颗粒密集,且黍米比粟米颗粒要大一些。
▲粟米(谷子)
▲黍米(也称稷、糜子)
二、黍米与粟米的食用区别
从食用方法上对比,粟米常用来煮小米粥,做小米饭、小米糕、小米面窝窝头,小米粉也是滋补营养佳品,而黍米常用来磨成面粉,黍子面做成黄糕等面食,黍米粘性大、较难消化。
▲粟米糕
三、黍米与粟米的功效区别
黍米中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相当高,黍子籽粒中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尤其是蛋氨酸含量。黍米中脂肪含量比较高,平均为3.6%,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的含量。黍子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每100g中含维生素E 3.5mg、B1 0.45mg、B2 0.18mg,均高于大米。黍子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黍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活血作用,具有食疗价值。《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书中都有记述,黍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据《名医别录》记载,稷米“入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凉血解署"。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等症。煮熟和研末食。黍米“入脾、胃、大肠、肺经”。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呃逆烦渴、泄泻、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等症。煮粥或淘取泔汁服。
粟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小米气味:咸,微寒,无毒;主治:可以养肾气,除脾胃中热,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乱。做粥食用可以开胃补虚。《本草纲目》记载,“(粟米)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