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谷养生 > 阅读详情

怎样鉴别小米的质量

发布时间:2011-08-05 00:28:17    来源:小米网    阅读次数:19169

教你怎样鉴别小米的质量、识别小米好坏。优质小米米粒大小、颜色均匀,呈乳白色、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很少有碎米,闻起来具有清香味,手摸有凉爽感,尝起来味佳,微甜,无任何异味。严重变质小米,手捻易成粉状或易碎,碎米多,闻起来微有异味,尝起来无味、微有苦味。

小米是谷子(又称粟米、粟谷、狗尾粟等)经碾除颖壳和种皮后的颗粒状成品粮。谷子是中国北方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古人称为稗,“稗为百谷之长”,是野生的狗尾草经驯化发展而成。原产于黄河流域,后传播到中亚、南亚、欧洲乃至世界各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世界上谷子90%以上产于中国,主产淮河、汉水、秦岭以北以及河西走廊以东、阴山山脉、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小米米粒小,卵圆形,色泽有乳白色、淡黄色、金黄色。小米品种分为三类:用粳粟加工成的粳性小米;用糯粟加工成的糯性小米(粘性小米);粳性、糯性互混,或混入稷米、稗米的总量在10%以内的为混合小米。中国四大名优小米分别为产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一带的龙州小米、山西省广灵县的东方亮小米、山东省金乡县马坡一带的金乡小米和山西省沁县檀山岭一带的沁州黄小米小米主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含粗蛋白质9.4-10.9%,粗脂肪1.9-3.9%,碳水化合物81.7%-85.5%,粗纤维0.6-1.8%,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族。常见的吃法有小米焖饭、小米粥。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是老弱病人、产妇和幼儿的良好食品,还可酿酒、制糖、制醋和磨粉做多种糕点食品,是观赏鸟类的精饲料。由于小米籽粒较小,不耐高温,易脱糠、发热、生虫,不易久储。储存于通风干燥处,如发现吸湿脱糠情况,应及时通风过筛,清除糠杂,降低水分,防止变质。

小米
▲小米也称粟米

小米很容易被消化,婴幼儿、胃肠道不好的人都比较适合吃小米粥。另外,小米中含有维生素B1,对于B1缺乏型脚气病患者也是很好的选择。下面来谈谈如何鉴别小米的质量

鉴别小米的质量窍门一:优质小米米粒大小、颜色均匀,呈乳白色、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很少有碎米,无虫,无杂质,闻起来具有正常的清香味,无其他异味,手摸有凉爽感,尝起来味佳,微甜,无任何异味。

鉴别小米的质量窍门二:常见的次质、劣质小米主要是陈小米经过筛选、染色等处理,米粒大小、颜色不均匀,没有光泽,手摸有涩感。严重变质小米,手捻易成粉状或易碎,碎米多,闻起来微有异味或有霉变气味、酸臭味、腐败味和不正常的气味,尝起来无味、微有苦味、涩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鉴别小米的质量窍门三:有些商贩为了掩盖轻度发霉的小米,采用先将小米漂洗,然后加少量姜黄等黄色素染色。鉴别时可取少量待测小米放于软白纸上,用嘴哈气使其润湿,然后用纸捻搓小米数次,观察纸上是否有轻微的黄色,如有黄色,说明待测小米中染有黄色素。另外,也可将少量样品加水润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如有轻微的黄色,说明掺有黄色素。

展开全部内容
文章地址:http://www.huangxiaomi.net/topic/m06ykh.html
已有0条评论>>参与评论

* 请自觉遵守政策法规,文明发言。

相关内容
  • 生活小贴士:如何科学饮用牛奶

    生活小贴士:如何科学饮用牛奶

    牛奶是人们生活中的最佳营养食品之一,但是,如果饮用不当,便容易导致营养成分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喝牛奶也要得法。注意事项:忌空腹喝牛奶,不要吃冰冻牛奶,晚上喝牛奶有助于睡眠,避免牛奶与茶水同饮,冲奶粉不宜用开水冲,不宜采用铜器加热牛奶,避免日光照射牛奶。

  • 故乡

    故乡

    故乡诗歌《村庄》《路》《黄土》《锄头》《话别》。秋天,这是条收获之路、希望之路。冬日,谷子进仓,人们却忘了它的功劳。乡下人,总会与路结下一段美好的情愫。时间越久,沉酿的情感越醇。弥久馨芳。

  • 产妇坐月子要这样吃

    产妇坐月子要这样吃

    产妇坐月子吃的食物主要有以下这些种类——炖汤类,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促进食欲及乳汁的分泌,帮助产妇恢复身体。鸡蛋,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含量高,消化吸收率高。小米粥富含维生素B、膳食纤维和铁。红糖、红枣、红小豆,富含铁、钙等,对血色素的提高有利,帮助产妇补血、去寒。

  • 夏季暑热与湿邪 养生重饮食和合理作息

    夏季暑热与湿邪 养生重饮食和合理作息

    春天是万物萌生季节,夏天则是生长的最高峰。夏季养生,首先要明白夏令主调是暑热与湿邪,衣食住行,都要设法避过这两大杀手。夏季养生重在养什么?“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中医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这里说的“心”指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及心理精神因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5  www.huangxiaomi.net  小米网   版权所有“黄小米,大产业!”   联系邮箱:xiaomichanye@qq.com(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3017507号-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温馨提示: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消费、医疗依据。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

隐藏客服 咨询客服